蚌埠国家万物互联规划的政策演进与战略布局
- 作者:智宇物联
- 发表时间:2025年4月12日
- 来源:智宇物联
一、政策演进:从“万物互联”到“万物智联”的升级路径
我国移动物联网政策体系历经三次里程碑式迭代:2017年工信部首次确立移动物联网独立产业地位,推动NB-IoT网络规模化部署;2020年提出“连接+平台+应用”立体架构,加速5G与物联网融合;2024年发布《推进移动物联网“万物智联”发展通知》,明确以人工智能赋能网络智能化升级,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“万物智联”新阶段。这一政策脉络体现了从基础连接能力建设向智能化、场景化服务转型的顶层设计逻辑。
二、核心建设目标:构建智能泛在的数字化底座
根据规划,2027年将实现三项突破:
网络智能化升级:通过AI技术优化移动物联网络的资源调度与运维效率,城市、低空、农业等场景实现差异化覆盖;
连接规模跃升: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突破30亿,5G基站密度达每万人40个,支撑工业互联网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;
应用深度渗透:推动工业制造、交通物流、智能电网等领域智能化改造,形成20个以上规模化应用场景。
三、实施路径与创新举措
技术突破
网络层:开展6G预研与5G-A商用试点,提升空天地一体化通信能力;
平台层:统一物模型标准,开放API接口降低开发门槛,促进数据跨平台流通;
终端层:推动国产芯片模组性能提升,降低功耗30%以上。
产业协同
培育链主企业主导生态整合,形成“芯片-模组-平台-应用”全链条协同;
实施“东数西算”工程,优化8大算力枢纽节点布局,算力规模突破300EFLOPS。
场景深化
工业领域:拓展设备预测性维护、数字孪生等“5G+工业互联网”应用,目标覆盖10万家规上企业;
民生领域:推广智能电表、车路协同等应用,公共服务效率提升40%以上。
四、经济社会影响与战略价值
驱动产业转型:预计2027年数字经济占比超60%,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7%;
重塑社会治理:通过环保监测、应急指挥等系统建设,实现城市管理事件响应速度提升50%;
强化国际竞争:5G标准必要专利全球占比达45%,主导制定6G等20项国际标准。
五、挑战与展望
当前需突破高端传感器、工业软件等“卡脖子”环节,完善数据确权与安全体系。未来政策将聚焦三大方向:一是建立AI大模型与物联网融合创新中心,二是探索数字资产交易机制,三是深化“一带一路”数字基础设施共建。万物智联不仅重塑生产生活方式,更成为大国科技博弈的关键赛道。